以色列与中国渐行渐远
悟道人
二十世纪30至40年代,德国希特勒法西斯政府上台后,掀起对犹太人歧视、打压、排挤、限制、污辱的排犹浪潮,并波及到欧州其他国家。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执行希特勒的种族灭绝命令,对犹太人展开了大规模屠杀行动。
受到迫害的犹太人逃出德国甚至欧州,寻找可以避难的安全之地。受希特勒种族优劣思想影响也把犹太人视为罪恶劣等民族的许多国家,拒绝接纳逃难的犹太人。就在犹太人走投无路之际,富有同情心的中国敞开博大慈爱的胸怀,甚至连护照签字都不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城市,接纳了大批多达数万人的犹太难民。善良的中国老百姓,对犹太难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亲身经历过那场苦难并在中国得以存活下来的犹太人,大都对中国心怀感激之情。
二战结束不久的犹太人,基于历史教训和在民族发源地复兴的梦想,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从建国那天起,以色列就陷入与四面为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战争,以后又历经数次战火的考验。以色列这样弱小的国家,能在四周人数众多敌对国家的包围打击下得以生存,并逐步发展强大起来以至后来成为经常欺负邻国的中东一霸,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大力扶植支持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美国的鼎力相助,就不会有当今的以色列。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也是理当如此。然而,近年来以色列对曾有恩于他的中国,却是无端频频发起挑衅。
中印关系及边界问题,本来与以色列毫无瓜葛,但以色列国防部长等高官多次放言,要加强以印的军事合作,向印度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增强同中国的军事抗衡能力。印度媒体甚至大肆渲染,以色列愿派出军事人员协助印军同中国军队的作战。没想到狼心狗肺恩将仇报的小小以色列竟如此猖狂,实在是让中国人恨恨不巳。
以色列前些年同中国的农业合作搞的不错,还曾打算出售给中国急需的预警机,以后由于美国的阻挠而作罢。但以色列对华基本上是友好的,在中美冲突上保持不介入的中立姿态,其领导人访华对中国历史上对犹太人的帮助也表示过感谢。然而必须看到的是,以色列的对华政策巳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色列对华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两点:一是以色列的盟主与靠山美国,巳把不断崛起的中国视为心腹大患,明确为对美国霸权发起挑战的战略敌人,它对中国采取遏制打压强硬政策的同时,要求以色列在内的所有盟国,都必须配合美国的战略行动,参与到对中国的政治攻击、经济制裁、军事威胁、科技封杀、金融围困中,以形成对付并战胜中国的强大合力。以色列要想继续得到美国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就要无条件服从美国对华的战略需求。印度是美国反华可以利用的一张好牌,印度为提高军力也需要以色列的帮助,因此这二个美国的盟国和盟友一拍即合,也就不难理解了;二是以色列始终把中东大国伊朗视为威胁自己生存的敌人,更不允许其拥有核武器。为了消灭敌人,以色列和他的主子美国一样不惜践踏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伊朗等中东敌对国家或组织,经常发起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以致造成无辜平民的伤亡。另外,对敌对国家或组织的军政首脑及核科技核心人员加以定点清除,并将此作为维护自身安全的国策予以常态化执行。长期霸占别国领土,损害别国正当权益。中国为伸张国际正义有时对以色列的谴责,以及同伊朗正常的经贸往来,都引起以色列的不满甚至心怀仇恨,于是通过对印度的支持发泄情绪,同时向美国发出讨好向中国发出警告的信号。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言不虚。中国在同以色列的历史交往中,应得出相应的启示:深刻分析各国对华政策,要从诸如国际环境、历史往来、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安全影响、相互地位、经济体量、军事实力、结盟与否……等多种因素入手,对各自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构成的影响加以研究,提高对各种有关本国利益的国际事务发展趋势预判能力,趋利避害,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做出捍卫民族尊严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选择。